初诊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可获长期生存
2022-04-18 12:22:16 来源: 南昌肿瘤 咨询医生
初诊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可获长期生存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目前对于M1期鼻咽癌的局部放疗、全身化疗、转移灶姑息治疗的最佳方案、 和影响,均缺少前瞻性研究的证据。因此,我们精选了一则典型M1期鼻咽癌病例,其诊治经过说明,经过合理的治疗,初诊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也有望获得长期生存。
临床分期
该患者初诊时采用的是“中国鼻咽癌’92分期”, 侵犯蝶窦,体检淋巴结≥4cm为N2,结合骨ECT、PET-CT及MRI检查结果,考虑伴多处骨转移为M1,故临床分期为鼻咽癌低分化鳞癌T4N2M1(Ⅳb期)。按照目前的“中国鼻咽癌2008分期”标准, 侵犯蝶窦仍为T4,而MRI提示双颈部淋巴结肿大达到诊断阳性淋巴结的标准,可将其归为N2,故临床分期不变,仍为T4N2M1(Ⅳb期)。不过若按照UICC/AJCC分期(第7版), 侵犯颅底骨质、蝶窦伴双侧淋巴结侵犯,应为T3N2M1(ⅣC期)。
治疗选择
对于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目前的统一观点是采用全身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争议点在于以下方面。
是否需要给予患者鼻咽及颈部的局部放疗?
一种观点认为,M1期患者的预期生存时间短,若化疗未能获得完全缓解(CR),则给予头颈部局部放疗。不过这种处理不但不能显著延长生存期,反而增加了放疗相关副作用。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初诊的M1期鼻咽癌患者,只要全身化疗有效,就应接受局部头颈部放疗,除可缓解患者主要的疾病症状,减轻 负荷,提高化疗后局部控制率,还可能改善生存。
局部放疗的合适剂量?
对于需要接受头颈部放疗的患者,应该给予多少外照射剂量,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是否应给予靶向治疗?
Ⅱ期临床试验发现,化疗配合靶向治疗仍可使铂类化疗失败的鼻咽癌获得较高的有效率,但目前尚缺少Ⅲ期临床试验的证据。
治疗方案
对该患者采用了2个周期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联合鼻咽及颈部调强放疗(大体 靶区GTV剂量6975cGy/31f);放疗期间配合靶向治疗(西妥昔单抗每周1次,共8周),同步顺铂单药化疗(100mg/m2d1)方案1个周期+3个周期GP方案辅助化疗。GP方案具体剂量如下:吉西他滨1.0g/m2d1,d8,顺铂80mg/m2d1。
治疗结果
经上述方案治疗后,复查患者鼻咽及颈部MRI示,原鼻咽腔内 、双颈部肿大淋巴结退缩;ECT示胸骨放射性分布欠均匀,余骨放射性分布尚可;胸部CT及腹部B超等其他检查也未发现新的病灶,近期 评价为CR。以后定期随访,末次随访时间为2011年9月,各项检查未发现 复发,患者无瘤生存4年余。
分析讨论
1.足量化疗可达治愈目的
本例患者共接受化疗6个周期达CR,有潜在治愈可能。
2.大剂量头颈部照射有治疗益处
我科最新发表的回顾性研究发现,头颈部照射剂量超过65Gy可延长初诊转移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3.配合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
本例患者的放化疗中配合了西妥昔单抗靶向治疗,也可能提高了 。
4.预后因素分析
目前,M0期鼻咽癌经过常规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70%,调强放疗后5年生存率约为80%。根据我院最近的研究,初诊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经过系统化疗及高剂量头颈部放疗后,中位生存期可达25个月。年龄、转移器官、对化疗的敏感性均是重要的预后因素。本例患者年轻、单器官转移、化疗后达CR、采用了大剂量局部放疗及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结果获得了长期无瘤生存。所以,对M1患者的治疗,要综合评估,采用积极的全身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以争取使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
启示
目前对于M1期鼻咽癌的局部放疗、全身化疗、转移灶姑息治疗的最佳方案、 和影响,均缺少前瞻性研究的证据。因M1期患者仅约占全部鼻咽癌患者的5%,希望今后能通过多中心研究来推动该类患者治疗方面的进步。
(实习编辑:陈丽珊)
TAG:
上一页:三阴性乳腺癌的饮食
相关阅读
- 2022-05-02柳叶刀习:20年的随访结果支持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治疗
- 2022-04-28风湿病学:20年的随访结果支持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治疗
- 2022-04-19鼻咽癌治疗期间要注意什么呢
- 2022-04-19鼻咽癌治疗期间要注意什么
- 2022-04-19鼻咽癌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
- 2022-04-19鼻咽癌治疗期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