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传染吗
2022-04-19 09:26:27 来源: 南昌肿瘤 咨询医生
鼻咽癌传染吗?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鼻咽癌本身不是传染源,不具有传染性。但据研究发现,多数患有鼻咽癌的患者均携带一种叫EB病毒,俗称"接吻性病毒",它是导致鼻咽癌多发的重要杀手。
EB病毒是一种疱疹样病毒,1964年首次在非洲Burkitt's淋巴瘤的细胞中发现。中山医科大学 医院等单位对鼻咽癌患者血清中的EB病毒抗原的抗体VCA—IgA(结构抗原抗体)、EA—IgA(早期抗原的抗体)以及EB病毒DNA酶抗体进行测定,发现鼻咽癌患者的阳性反应率及滴度,均比正常人、头颈部其他 、鼻咽部慢性炎症者,都高得多。同时还发现,从EB抗体阳性者外周血分离EB的长期传代类淋巴母细胞株很不容易,而从鼻咽癌活检组织分离类淋巴细胞株的阳性率即相当高。这一结果提示,鼻咽癌细胞与这些带EBV的细胞株的建立,有密切关系。
EB病毒的传播途径是唾液交换,接吻为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其它传播途径还包括打喷嚏、咳嗽、共用餐具和输血。感染者会头痛、发烧、肝脏肿大、脱水、腹泻,病症一般会持续2至4星期,但免疫力差的人病症会持续更久。这种病毒多发于20岁左右的青年人群。因此专家提醒,不要和陌生人接吻,以减少鼻咽癌诱发机率。
总的来说,鼻咽癌不会像其他病菌一样发生传染,只是由于EB病毒的存在会加剧鼻咽癌的诱发,并不能从根本上说明鼻咽癌具有传染性。
中医认为恶性 是多种发病因素所致,机体常有脏腑功能失健,如肝、脾、肾素虚,元气不足,“体虚”之本,且患者有受情志损伤,机体产生病理变化,出现气血凝滞或痰浊结聚,经络受阻,局部积聚而成;或痞塞壅结,化火化热,火毒内困而成。对于具体的病理变化一般认为如下:
1、气滞血瘀,情志不遂,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不宣,肝藏血失职,血是运行不畅,则气滞血瘀,肝与胆相表里,肝之不能改变可传之于胆,胆经科因之受累,出现耳鸣,耳聋,耳闭;肝气上逆,则头痛,即真头痛。
2、痰浊结聚、情志不遂,肝木乘脾,脾土受伤,则运化失健,水湿内停,痰浊内生,阻滞脉结,气血凝聚,痰浊困结,积结成块。痰之为病,常与寒热风湿相结,于气滞血瘀相随,炭火波与少阳胆经,则成瘰疬、失荣、上石疽,表现为颈部转移性包块;痰水内停于肺窍,则成息肉,产生鼻阻塞。
3、热毒壅滞,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淫之邪侵入肺系,歪斜内蕴不解,于而化热,出现肺气不和,上焦热盛;肺开窍于鼻,肺气通于鼻,肺热迫血离经而行,即出现鼻衄。
二、鼻咽癌的前兆
鼻咽癌好发于鼻腔与口咽之间的鼻咽部,以顶部最常见,侧壁、前壁次之,底部最少。鼻咽癌的解剖部位隐蔽,症状和体征多变,易被病人忽视,也会被医务人员误诊。
鼻咽癌的主要症状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和鼻衄、鼻塞、头痛、耳鸣、耳聋、抽吸性血涕、眼睑下垂、面瘫麻痹、吞咽困难、食入反呛及多种颅神经受损害表现。与鼻咽癌有关的临床症状很多,但出现如下症状之一,就应警惕有患鼻咽癌的可能。
●近期发生原因不明的耳鸣、耳闷、耳痛或耳聋,特别是单耳发病,且上述症状进展较快,一般治疗无效。
●近期出现颈部肿块,特别是深部的肿块生长迅速、融合固定、表面不光滑、有轻度压痛、按炎症或结核治疗无效。
●近期单侧患卡他性中耳炎,特别是中耳腔积液较多,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无明显好转,且症状继续加重。
●近期出现鼻塞、流血性鼻涕,特别是早晨起床抽吸后吐出鲜红色血性涕或有咯血,经一般治疗无效。
●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顽固性一侧头痛,且逐渐加重,口服镇痛药无效。
●最近发生原因不明的颅神经病变,表现为眼球活动受限,不能外展,以及头痛、吞咽不利、声音嘶哑、饮水咳呛、肩上举无力等。
●近期发生不是局部病变引起的单眼不适、流泪、眼涩痛、视力减退、复视、眼球向外上方移位以及眼球突出等症状。
●近期患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出现抬头不便、吞咽困难、表情淡漠等症状,并有以面肌群、颈前后肌群、咽喉肌群病变为主的临床表现。
三、如何预防鼻咽癌
鼻咽癌主要是由于精神和情绪的变化,情志不舒,使内脏虚损,正气不足,不能适应外界气候、环境的变迁,或因病毒、烟雾的吸入、饮食不调、鼻咽疾病(包括鼻咽部位残余腺感染、粘膜糜烂、粘膜溃疡、鼻咽增生结节)等所引起,鼻咽癌会传染吗?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气候变化,预防感冒,保持鼻及咽喉卫生,避免病毒感染。
2、尽量避免有害烟雾吸入,如煤油灯气,杀虫气雾剂等,并积极戒烟、戒酒。
3、有鼻咽疾病应及早就医诊治,如发现鼻涕带血或吸鼻后口中吐出带血鼻涕,以及不明原因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中耳积液等应及时作详细的鼻咽部的检查。
4、生活调理,患了鼻咽癌应避免体力上的过劳:如重体力劳动,熬夜,过度的体育锻炼等,均可使机体的内环境失衡,抵抗力下降,促使癌症复发或转移。治疗其间应注意局部卫生,每日数次漱口,必要时行鼻咽腔冲洗。一年内避免拔牙。饮食调理:饮食宜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或不吃咸鱼、咸菜、熏肉、腊味等含有亚硝胺的食物,不宜辛燥刺激食品、不宜过量饮酒。尤其鼻咽癌放化疗期间的患者,常出现口燥咽干,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中医认为此为气阴虚损、热毒炽盛,更应避免辛燥热毒刺激之品,饮食宜清淡,应选用容易消化、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物。常吃咸鱼易致鼻咽癌:据科学分析,烂咸鱼是一种直接引起癌症的食品,尤其容易导致鼻咽癌。中国南方各地十五至四十岁的人群中,患鼻咽癌者比较多。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的与会者在一次会议期间明确提出,咸鱼和鼻咽癌有很大关系。香港生物化学家从咸鱼里分离出亚硝胺成分。而据现代科学研究,亚硝胺已被证明是严重的致癌物,烂咸鱼中的致癌物亚硝胺是在用盐腌制晒干的过程以前或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如果常吃这种烂咸鱼,容易患鼻咽癌及其它癌症。
四、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
从EB病毒 和捕捉鼻咽癌,是早期发现鼻咽癌的有效途径之一。
遮遮掩掩终露真容
上个世纪50年代初,英国外科医生伯基特(Burkitt)在非洲乌干达发现了一种特殊类型的儿童淋巴瘤,被命名为伯基特淋巴瘤。当时,虽然很多疑点提示伯基特淋巴瘤与病毒、细菌等传染因子有关,但 组织在电子显微镜下却看不到病毒颗粒。直至1964年英国病毒学家爱泼斯坦(Epstein)把伯基特淋巴瘤的细菌培养以后,再作电子显微镜观察,才终于发现了病毒颗粒——一种新的疱疹病毒。爱泼斯坦及其助手巴尔(Barr)的名字第一个字母被用来为此病毒命名,即EB病毒。面纱揭开,人们还发现EB病毒遍布世界各地,且只感染人类与猿等灵长类动物。它在人类各种族、民族中广泛传播,我国约90%以上人群在3-5岁时就已感染过EB病毒,血清中产生EB病毒的抗体。
用于早期诊断鼻咽癌
鼻咽癌患者血清中表现的EB病毒核壳抗原(VCA)与早期抗原(EA)的抗体均为免疫球蛋白A(lgA),即VCA/lgA与EA/lgA。研究表明,全世界的鼻咽癌患者血清中VCA/lgA阳性率高达90%以上,而正常人的阳性率仅为5%左右。EA/lgA抗体在鼻咽癌病人中的阳性率为73%。这就提示我们,通过EB病毒的血清学诊断,有较大可能"追捕"到鼻咽癌早期患者。
"滴度持续升高"须警惕
前已说及,EB病毒在人类的自然感染非常普遍,所以如验血查到EB病毒的免疫球蛋白G(lgG)抗体阳性并不奇怪,只不过表明已有EB病毒感染而已。但如果是免疫球蛋白EA(lgA)抗体阳性,就要引起警惕。特别是,"抗体阳性"还有"滴度高低"之分。在临床上,高滴度阳性发展为鼻咽癌的可能性较低滴度大。资料显示,连续数年检查阳性滴度呈持续升高的患者,如从1:5阳性持续升高至1:80阳性,或1:10阳性上升至1:360阳性,三年内发展为鼻咽癌者占18.5%,五年内发生鼻咽癌者为33.3%。因此,抗体阳性滴度持续升高者属"高危人群",尤应引起关注。
对EB病毒感染者的提示
多数鼻咽癌病人均染有EB病毒,由此推断出EB病毒是引致鼻咽癌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鼻咽癌是多病因的疾病,并不是感染了EB病毒就会患上鼻咽癌的。
目前认为,说EB病毒是鼻咽癌的直接病因尚"举证"困难,但说鼻咽癌与EB病毒的感染"关系密切",却是专家们一致的看法。还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鼻咽癌患者血清中都有EB病毒抗体,只有在低分化和未分化癌患者中表现为EB病毒抗体阳性,而在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比例很小),EB病毒抗体阴性。因此,EB病毒抗体阳性并不是鼻咽癌确诊的依据。确诊是否患上鼻咽癌还必须在鼻咽部发现 ,并需经活组织切片证实才能确定。它只是作为一个重要信号引起患者及医生的高度警惕。因此,体检单上受提示者应该到耳鼻喉科或专科医院进行诊查,借助鼻咽镜、X光片或CT以及鼻咽活组织检查来诊断是否患鼻咽癌。一句话,由于鼻咽癌不易早期发现,而EB病毒抗体检测却能捕捉到早期鼻咽癌,有利于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最佳根治的治 果,因此理应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与接受。
(实习编辑:吴静雯)
TAG:
上一页:鼻咽癌会面部麻木吗
相关阅读
- 2022-05-02柳叶刀习:20年的随访结果支持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治疗
- 2022-04-28风湿病学:20年的随访结果支持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治疗
- 2022-04-19鼻咽癌治疗期间要注意什么呢
- 2022-04-19鼻咽癌治疗期间要注意什么
- 2022-04-19鼻咽癌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
- 2022-04-19鼻咽癌治疗期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