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匹单抗治疗小细胞肺癌暂时失利
2022-04-19 01:34:18 来源: 南昌肿瘤 咨询医生
伊匹单抗治疗小细胞肺癌暂时失利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近日,一项针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随机、双盲Ⅲ期研究(发表在JCO)显示,在托泊甙联合铂类基础上增加Ipilimumab(伊匹单抗)对改善患者总生存无益。
小细胞肺癌(SCLC)在整个肺癌中的占比并不高,仅有15%左右,具有生长迅速、早期转移、高度侵袭性的特点。SCLC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出现远处转移,诊断时广泛期占2/3。广泛期SCLC推荐的一线化疗方案主要是依托泊甙联合铂类方案。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取得了阶段性成功,这种热度能否在小细胞肺癌领域得以复制,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并不乐观。
近日,一项针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随机、双盲Ⅲ期研究(发表在JCO)显示,在托泊甙联合铂类基础上增加Ipilimumab(伊匹单抗)对改善患者总生存无益。
主要研究
该研究名为CA184-156,自2012年至2014年在全球共纳入1132名患者,分别给予伊匹单抗+依托泊甙联合铂类(n=566)vs安慰剂+依托泊甙联合铂类(n=566),在诱导治疗中,铂类方案包括顺铂和卡铂。
在诱导化疗后,维持治疗前,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对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行预防性颅脑照射,这部分患者比例较低,在伊匹+化疗组为11%,而安慰剂+化疗组为14%。
维持治疗分别采用单药伊匹单抗vs安慰剂,每12周一次。
在1132名参与者中,有954例在盲态下接受了至少一次治疗。
◆中位总生存期(OS),伊匹+化疗组为11.0个月,安慰剂+化疗组为10.9个月,两组无明显差异。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OS),伊匹+化疗组为4.6个月,安慰剂+化疗组为4.4个月,两组无明显差异。两干预组客观缓解率均为62%,中位持续缓解时间分别为4.01vs3.45个月。
治疗毒副作用方面,两干预组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为腹泻(伊匹组25%vs安慰剂组10%)、中性粒细胞减低(24%vs33%)、贫血(24%vs29%)、恶心(23%vs16%)。
3级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8%vs45%,因治疗相关AE而中断治疗的患者比例伊匹组较高(18%vs2%),最常见的原因是腹泻和结肠炎。
伊匹组治疗相关死亡5例,而安慰剂组2例。
结语
CA184-156试验结果不尽如人意,仅靠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伊匹单抗并不能在原有化疗基础上提升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
目前的治疗策略逐步向双免疫(伊匹+纳武)靠拢,CheckMate032Ⅰ/Ⅱ期研究初步发现两药联合表现出一定的抗 活性,更多的两药联合试验正在进行中。未来免疫治疗能否改变小细胞肺癌治疗困局,仍有待观察。
TAG:
上一页:关于肝癌的治疗方法
相关阅读
- 2022-04-19肺癌综合治疗是什么呢
- 2022-04-19肺癌综合治疗方法
- 2022-04-19肺癌综合治疗之路独领风还是并驾齐驱
- 2022-04-19肺癌综合治果好
- 2022-04-19肺癌绝望一个关于希望和生存的故事
- 2022-04-19肺癌给患者的危害有哪些